共赴一场机器人的加速跑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崔晓蕾

    在智能机器人赛道,产品竞进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

    市两会刚刚结束,山东现代庆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炀智能”)传来两大喜讯:工业机器人项目实现量产,预计年产值将突破8亿元;另一款半导体晶圆输送机器人研发成功,即将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这是淄博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最新动向。

    从遨博推出全球首款咖啡机器人,到法奥机器人强势进军北美市场;从纽氏达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器人“揭榜挂帅”榜,到这次庆炀晶圆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接二连三的鲜活讯息,彰显着淄博在这一前沿产业的无限潜能和蓬勃活力。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制造业大市,去年3月,我市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全省率先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设计到路径实施,全域全景,强势赋能。

    在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背景下,这无疑是淄博从传统制造跃向现代制造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市机器人产业链聚集了26家研发、生产、配套、集成企业,基本形成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去年,我市发布了首批“机器人+”典型场景,解决方案96个,并树起了“机器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地标。

    但这还远远不够。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密集活跃、产品应用深度拓展、人机物跨界融合的重要机遇期。淄博如何抓住这一产业风口,在新的一年有更大作为?

    创新为引擎。机器人的需求升级和产品迭代,对企业的创新力和持续力提出了挑战。以庆炀智能为例,晶圆输送机器人是半导体制造装备中使用最多的机器人设备。但因构造复杂、精度严苛等问题,这一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庆炀智能直接瞄准这一“卡脖子”技术展开攻关,终获市场回报。目前,公司已与中芯国际、长鑫存储等客户达成意向订单50台(套),价值1.5亿元。

    拓展新场景。机器人应用将颠覆性改变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模式,我市应推深做实“机器人+”的文章,拓展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陶瓷、机械加工、公共服务、教育娱乐、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应用场景。遨博智能将进一步拓展加油机器人、充电机器人、农业采摘机器人、理疗机器人、石化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力争未来3年内,实现智能协作机器人年产突破10万台。

    培植新生态。随着AI技术的全方位植入,未来人机高效协同将更加紧密,并随时改变着机器人的产业生态。对此,我市应着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构建“雨林式”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以更强的环境感知力,实现产业链协作发展,跨领域融合创新,推进区域整个机器人产业高位协同发展。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裹挟着无数可能性。

    今年,我市将重点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集聚区。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6年,我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将突破100亿元大关。赛道铺就,期待更多企业加入,共赴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