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崔晓蕾
在智能机器人赛道,产品竞进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
市两会刚刚结束,山东现代庆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炀智能”)传来两大喜讯:工业机器人项目实现量产,预计年产值将突破8亿元;另一款半导体晶圆输送机器人研发成功,即将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这是淄博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最新动向。
从遨博推出全球首款咖啡机器人,到法奥机器人强势进军北美市场;从纽氏达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器人“揭榜挂帅”榜,到这次庆炀晶圆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接二连三的鲜活讯息,彰显着淄博在这一前沿产业的无限潜能和蓬勃活力。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制造业大市,去年3月,我市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全省率先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设计到路径实施,全域全景,强势赋能。
在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背景下,这无疑是淄博从传统制造跃向现代制造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市机器人产业链聚集了26家研发、生产、配套、集成企业,基本形成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去年,我市发 ...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当前,AI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如何燃起AI这一强大引擎,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日常履职过程中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提出《全面推进“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提案。
杨杰认为,当前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关键任务,构建技术、服务和应用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方面的巨大潜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他建议,第一,统筹推进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筑牢“AI+”发展根基。目前,以逻辑运算分析为代表的计算智能、以感官信息交互为代表的感知智能、以人类思维模拟为代表的认知智 ...
SkyMars可以做什麼?机台资讯监视 | Machine Data MonitoringNC程式上下载 | NC program upload and download机台警报讯息 | Machine Alarm History伺服主轴负载监视 | Servo Spindle Loading Monitoring可读写之刀具补正、工件座标、Macro变数()Read write parameter data (tool compensation, WP coordinate table and Macro variables)机台维护管理资讯 | Maintenance Management刀具寿命管理资讯 | Tool Management远端稼动率展示 | Overall Machine Tool Utilization Rate Service支援FANUC、三菱、海德汉、新代、宝元、西门子控制器()Support FANUC, Mitsubishi, Heidenhain, Syntec, LNC, Siemens controller利用SkyMars API开发客制功能 ...
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The 7th World Health Expo 2025时间:2025.03.26-28地点:中国·武汉指导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主办单位:湖北省楚商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承办单位:世界大健康(湖北)会展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乐福思健康产业股份公司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集团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大健康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是未来世界产业竞争的焦点。为了贯彻党中央”健康中国”战略,搭建全球大健康展示和交互平台,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简称健博会)每年在湖北武汉举办。2022年升级为国家级大健康领域专业展会,由湖北省楚商联合会执行承办。旨在展示世界大健康领域最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成为凝聚大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共识、协同促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国家卫健委、湖北省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徐佩玉
在小米等品牌跨界造车的同时,车企也开始跨界造起了人形机器人。海妹了解到,目前广汽、小鹏、奇瑞等多家车企已经布局这一赛道。
这是为啥?在车企看来,造人形机器人和造车具有技术同源性,造出来还可以直接用于自身的汽车生产,提高车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未来空间很大。
近两年,不少车企通过投资或自研方式入场,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产品或规划。
不久前,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这是一款全尺寸的轮足人形机器人,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可稳健上下楼梯、爬坡、单边越障。去年底,小鹏汽车发布了一款1.78米、体重7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Iron艾伦”。奇瑞汽车联手一家AI公司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能够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和语言输出。
车企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准备应用在哪儿?
有的已在汽车生产车间“上岗”。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小鹏汽车工厂工作,并承担起组装等生产任务。广汽的人形机器人计划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 ...
广东一直以来是机器人生产和应用大省,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之一,智能机器人产业被列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2021年,广东机器人迎来高速发展期,机器人产量迅速增长,应用行业在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拓展。此前,《“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需要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疫情之后,机器人产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广东该如何把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拓展机器人应用?优质机器人企业“出海”的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在任玉桐看来,我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但国产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机器人产业需要马不停蹄迎头赶上,需要坚守战略定力和长期投入。他判断,广东的机器人产业特点是技术产业链比较完整,2022年将迎来爆发期。关键零部件仍需发力《南方财经》:《规划》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 ...
2025年5月,大湾区迎来了一场科技盛宴——大湾区人工智能展会。这是一场覆盖人工智能全生态链的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更是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分享新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思想盛宴。展会以“1场展会+N场行业论坛+权威奖项评选”的创新模式开展,吸引了全球科技领域的目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展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各大展台前,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或驻足观看,或认真聆听,或亲身体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你也可以看到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这些技术和产品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强大魅力,更预示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然而,展会并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展示。在展会的核心区域,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行业论坛正在同步进行。这些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100多个热点话题,涵盖了从技术原理到行业应用的方方面面。每一场论坛都邀请了全球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业界头部企业和标杆企业的高层代表,以及投融资机构的代表共同参与。他们不仅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洞察,更在论坛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在“人 ...
钛媒体注:「乘风破浪青年合伙人」是钛媒体创投家策划的专题,邀请10位顶流投资机构青年合伙人,对话2022年下半年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风向变化、新机遇。以下为钛媒体创投家与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的对话整理。钛媒体创投家:作为持续关注硬科技赛道的投资人,近些年,您观察到硬科技投资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曹巍:我觉得整个市场大环境或外部变化还是挺多的。站在蓝驰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更关注底层技术,底层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它的变化将推动下一轮创新。变化越大,机会越大,真正的好机会或者成规模的机会都建立在一波一波的底层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例如自主移动机器人,过去大家理解的机器人或是以工业产线为作业对象或是生产加工流程为作业的对象,机器人的作业环境和目标非常明确。但是现在随着2016-2017年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机器学习、视觉算法等技术在机器人赛道的落地和应用,从算法、算力、数据到应用都有了各方面多维度的创新。机器人以围绕固定环境、固定场景作业的环境逐步走向了半开放甚至是全开放等需要大量互动场景的环境,机器人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工业场景落地应用。比如创新医疗器械赛 ...
后疫情时代,产业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在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如持续增加的用工成本与人员流动率,不断提升的品类与产量要求等,这给自动化行业带来了重重挑战。 完善产品矩阵不断推陈出新 中科新松不断磨练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推出多款适用于自动化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负载范围包括20kg/16kg/14kg/10kg/5kg/3kg,丰富的产品系列在业内独树一帜。但是,为了给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今天,DUCO多可协作机器人家族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成员——GCR12-1300,最高负载达12kg,最长臂展1300mm,更好的满足客户在装配、搬运、码垛、包装等场景下的应用。
DUCO多可协作机器人除了安全、简单易用、拖曳示教、快速部署等基本功能外,采用新一代的控制柜设计,尺寸减小50%,深度集成2D/3D相机、以及焊接应用包,此外还可以进行云端数据监控,远程ITO升级等。
目前,DUCO多可协作机器人已被广泛用于数字化工厂、汽车、3C及半导体、教育创新、医疗健康、食品药品、服饰纺织等 ...
在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正日益凸显。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发展迅速,但仍无法突破莫拉维克悖论,获得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间搭建桥梁,启发人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在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1)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带来了《人工智能未来:理解与创造》主题演讲,分享全脑高分辨率的最新观测结果,及其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理论架构的启发。同时,戴琼海教授探讨了当新一代人工智能具备人类几百万年进化获得的认知能力时,我们如何以视觉信息为突破点,设计可以同时采集十亿、百亿像素的机器视觉系统,构建可以支撑大场景、多对象、复杂关系的数据采集与智能理解平台,实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认知能力跨越式进化。以下是戴琼海院士演讲全文(有删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理解与创造的过程。原始社会利用工具解决生活问题,发现现象并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而改造甚至创造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
信息时代,艾克特25岁带领团队做出了第一个计算机系 ...